研讨会后,学员们到金源公司的五指毛桃育苗与种植示范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基地专家进行了五指毛桃种苗的移栽与种植现场实操示范,对种植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学员们进行了现场实操学习。
揭阳市 普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已达4.46亿元 据普宁市人民政府官网最新消息,今年1-9月,普宁市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额4.46亿元,提前超额完成揭阳下达的年度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2亿元的任务。珠海市全力推进村村有物业。
整个项目预计还可增加2200个就业岗位。部分活化的侨房更改建用于公益事业或出租,所得资金设立专项基金,实现以房养房。截至10月底,全市11122个自然村中有6703个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为60.27%。在福利待遇方面,公告显示,新农人兼任农村职业经理人不领取工资报酬,但可享受产业发展分红,可实行合作共赢的管理模式,如以注入资金、技术、土地等方式入股,也可以只参与管理工作,具体由各试点与新农人共同协商确定。佛山市 召开百千万工程专家咨询座谈会 建立决策咨询机制是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
如金湾区红旗镇小林村通过联手国企珠海市红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打造厂房项目,将村集体的留用地创新盘活,强健村集体经济筋骨。各区对口办和前方指挥部以及驻县驻镇干部参加了会议。正是对村里的事情村民说了算的坚持,才让村规民约得到村民的普遍认同和遵守,让村里更顺利地推进弘扬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改善村风民风等工作,形成人人争做文明人、家家争当文明户的新风尚。
阳西县沙扒镇渡头村(李儒锋/摄) 在乡村治理方面,渡头村将村规民约作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村规民约约出了一个和美渡头,2021年,渡头村顺利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治理有效也为渡头村的产业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宜居宜游的同时,渡头村正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的目标。在村内鱼苗生产企业的带动下,渡头村全村鱼苗繁育面积超过2万亩,种类包含斑类、鲷科类、金鲳鱼等,年产值3亿多元,并带动了周边数千人增收致富
【记者】江玲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方壮玮。到2023年底,全省长者饭堂数量增至3000家,到2026年底,老年人就餐便利度、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董炳光表示,医养结合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今年底前,基本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启动特殊困难老年人摸底排查工作。医养结合 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实施意见》提出,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
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熊松介绍,围绕国家《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广东发布《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6个方面21项具体措施,从对象内容、有效供给、供给渠道、保障机制、质量监管、组织保障等六大方面搭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制度框架。二是加快推进长者饭堂建设,聚焦老年人就餐实际困难,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熊松表示,围绕广东省委1310工作部署提出的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取得新突破,在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将着力解决老年人最关心的现实需求。加快建立相关保险、福利、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
三是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为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服务。结合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我省将多措并举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建设。
完善养老保障政策,提高退休待遇保障水平。熊松指出,当前,我省养老服务发展处于建设性阶段,城乡区域之间发展水平不均衡。
广州作为全国首批、省内唯一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于2017年8月印发《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试行办法》并正式启动实施,目前累计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人数约13万人,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出约42亿元。在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的同时,我省将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医疗保障需求。加大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力度,将农村养老服务作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同时,将国家清单的16条内容细化拓展到29条,面向不同类型老年人提供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社会优待等4大类29个服务项目。补齐短板 建设三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当下,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据介绍,为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解决现阶段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广东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下称《清单》),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明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不低于60%,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敬老院,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持续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不断强化照护服务能力,到2025年底前,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照护为主的县级敬老院。《实施意见》强调,优先保障特困老年人及低保、低保边缘、支出型困难家庭中失能、高龄、无人照顾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推进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三级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预计到2025年,我省户籍人口老龄化系数将突破17%,到2030年将突破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二是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促进养老服务发展,出台《广东省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符合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不分所有制形式、经营性质、级别和规模,均可自愿申请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患者提供就医报销的便利。
到2025年底,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推进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2023年底前全省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不低于55%,到2025年底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不低于60%。
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设立长者饭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长者饭堂建设和运营。完善医疗保障政策,提升老年人医保待遇水平。持续推进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2023年底前实现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2%,2025年底前不低于55%。主要包括两方面举措: 一是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向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等保障,减轻失能群体家庭经济负担。
用心用情 着力解决老年群体现实需求 据悉,2021-2022年,全省各级统筹安排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超过100亿元,2023年省财政统筹安排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达8.89亿元。将健全养老支付保障渠道、加强规划用地设施保障、扩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供给。
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纳入2024年省十件民生实事,为不少于2.2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改造范围扩大到高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共有162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6.1%
加快建立相关保险、福利、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预计到2025年,我省户籍人口老龄化系数将突破17%,到2030年将突破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熊松表示,围绕广东省委1310工作部署提出的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取得新突破,在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将着力解决老年人最关心的现实需求。【记者】江玲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方壮玮。《实施意见》强调,优先保障特困老年人及低保、低保边缘、支出型困难家庭中失能、高龄、无人照顾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推进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三级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据介绍,为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解决现阶段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广东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下称《清单》),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明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不低于60%,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敬老院,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共有162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6.1%。医养结合 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实施意见》提出,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
持续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不断强化照护服务能力,到2025年底前,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照护为主的县级敬老院。同时,将国家清单的16条内容细化拓展到29条,面向不同类型老年人提供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社会优待等4大类29个服务项目。
今年底前,基本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启动特殊困难老年人摸底排查工作。完善医疗保障政策,提升老年人医保待遇水平。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